一是建立路长工作机制。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实施“路长+段长”包保机制,即镇主要领导包全程、驻村领导及村(社区)干部包辖区路段的工作机制,竹下路明确11名路长和段长。
二是落实常态化巡查要求。竹下路改建项目完工以来,累计开展道路巡护500余次,其中县级联系领导亲自巡护20余次。镇、村(社区)路(段)长坚持日常巡护和专门巡护相结合,用好“智慧路长”“全栈智能交通”等APP,完善巡路台账,每周巡护不少于2次。
三是健全管理机构。积极发挥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两站两员”机制作用,由镇交管站2名安全员、5名村级安全协管员担负竹下路管理具体责任。各村(社区)通过更新“村规民约”、制定道路养护公约等形式,将道路养护作为村级事业发展重点,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不断增强。
四是强化统筹联动。会同县道路交通综合执法中队、竹园交警中队针对道路违法违规行为,常态化开展“随手拍违法违规”行动,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实现精准执法。目前,通过该行动已移交执法部门处理货车抛洒、超载、道路保护区建房等问题相关人员1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