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印发《大院回族乡2019年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大院回族乡 发布时间: 2019-08-22 11:10 字体: [ ]


各村(社区)、乡属各单位:

按照省、市、县对2019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我乡防汛减灾工作实际,现制定《大院回族乡2019年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青川县大院回族乡德赢VWIN

2019年8月20日



大院回族乡2019年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地质灾害排查规范》(DZT0284-2015)及《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技术要求》相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的

(一)指导思想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积极治理、合理避让”理念,要求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结合青川实现后发赶超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工作要求、统一工作步调,不断提高全县地质灾害科学化防治水平。

(二)工作目的

全面掌控全乡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摸清家底,前移防治关口,实现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排查工作程序及要求

(一)工作程序

1、各村及相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管辖区按照“山要到顶、沟要到头”的要求进行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普查,建立好台账。

2、将排查出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汇总后,经各村两委或乡属部门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及时上报乡政府。

3、乡政府上报县自然资源局后,县自然资源局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各村上报的疑似地灾隐患点进行核查。

4、相关村社或部门接收后,要按县自然资源局和专业技术单位提出的处置意见,及时落实防灾主体责任人、防灾直接责任人、防灾监测责任人、防灾监管责任人、专职监测人员等,落实同时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采购简易监测工具等防灾措施。

(二)工作要求

1、排查要求

(1)各村、乡属单位应积极发动村、组干部、基层群众及专职监测人员,发挥其熟悉地理环境、力量大、分布广的优势,深入开展本区域、本行业、本系统地质灾害隐患拉网式普查,要把山洪灾害易发区、场镇周边、集中安置点、学校、医院、脱贫攻坚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新建集中安置点、新建分散农房等薄弱环节作为本次普查、排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摸清隐患发育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对普查中有隐患迹象的按程序及时上报,县自然资源局在普查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体方案》技术规程,对是否列为地质灾害隐患、发展趋势预测等及时进行核查,并按相关要求指导落实相关防范措施。本次普查工作务必坚持做到“沟到头、坡到顶”,逐山逐沟、逐村逐社、逐家逐户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确保普查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2)对已入库的隐患点、新增隐患点、已销号隐患点、已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隐患点再次进行排查、调查、复查,排查工作要以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核实、重点排查和一般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强信息公开,地质灾害隐患普查、排查后,要一个不少的及时公开发布相关信息,务必通过设立警示标志标牌、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微信、客户端、专职监测手机终端、乡镇干部包村驻点、走村串户等方式,将隐患点基本情况、应急预案、紧急避让撤离路线和临时避险场所、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及预警信号等信息公布、通知到位,确保实现隐患告之率、预案覆盖率、群测群防网络覆盖率3个100%,受威胁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清楚明了。

(3)要严格按照“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谁宣讲,边排查、边宣讲,有隐患、必演练”的原则,全方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引导干部群众时刻绷紧地质灾害防治这根弦,不断提升识灾、防灾、避灾、报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通过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至少1次的演练,来检验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临时避险场所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人人皆知,不断完善和修订隐患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临灾避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实战能力。

(4)对出现临灾征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进行现场核实,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及时上报乡镇德赢VWIN、县自然资源局,迅速组织撤离受威胁群众,并妥善安置,务必做到避让撤离果断、及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宁可撤出来没事,也不能因该撤未撤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5)排查的最终目的是消除隐患,确保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一定要做到科学、彻底,要逐一对隐患进行登记造册,并有针对性的落实防灾措施,对险情十分紧急、治理费用不高且能快速消除隐患的隐患点,各乡镇、县级部门要积极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原则积极组织资金和力量及时开展排危除险工作;对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治理费用较大的隐患点及时上报,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轻重缓急争取项目和资金组织实施。

2、相关表册填写要求

(1)《2019年乡镇、村社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台账》由村、社负责开展隐患排查的人员填写,并报乡镇政府建立台账,乡镇政府在初步核查的基础上,将排查台账及时报县自然资源局,由县自然资源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再次实地核查;

(2)灾害类型填写: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3)灾害规模: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填写体积;

(4)灾害成因填写: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

(5)威胁户数、人数:按实际威胁户数、人数填写;

(6)潜在经济损失:按照损毁和可能造成损失的实际经济额填报;

3、监测措施要求

(1)确认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立即落实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

(2)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明显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发放“一表两卡”,开展宣传培训、应急演练,明确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险场所等;

(3)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组(社)、点五级群测群防体系,对每个隐患点要落实专职监测员,要强化巡查报告制度;

(4)实时动态发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传统手段,确保将灾害预警信息迅速传递到每名群众;

(5)对重大隐患点要实行24小时监测,有明显变形或有临灾征兆的,一旦发现苗头迹象立即报告,收到预警信息快速响应,果断坚决采取防范避让措施,确保安全。

4、时间要求

各村、部门于8月22日前完成普查,并将电子档上传QQ:352141562。

二、排查方法

(一)滑坡灾害排查

1、滑坡识别

(1)滑坡前缘是否临空,坡度是否较陡;是否突然鼓胀隆起;是否有地表水径流冲刷、岩土体是否较湿,是否有继续变形趋势。

(2)滑体平均坡度是否过大、坡面上是否有多条裂痕,裂痕是否有发展;滑坡体上建筑物、植被是否有倾斜变形迹象。

(3)滑坡后缘是否有可见擦痕、明显位移及是否有小裂缝,小裂缝是否有继续发育。

2、如何判定滑坡危险征兆出现

(1)滑坡山坡有明细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不断加长、加宽、增多现象,特别是当滑坡后缘出现贯通性弧形拉张裂缝,并且明显下挫时,说明即将发生滑坡;

(2)滑坡山体出现有不均匀沉陷,局部台阶下挫,参差不齐;

(3)滑坡体上多处房屋、道路、田坝、水渠出现变形拉裂现象;

(4)滑坡体上电杆、烟囱、树木、高塔出现歪斜,说明滑坡正在蠕滑;

(5)滑坡前缘出现鼓胀变形或挤压脊背,说滑坡变形加剧。

(6)简易观测数据突然变化:滑坡体裂缝或变形观测数据突然增大或减小,说明出现了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二)崩塌灾害排查

1、崩塌识别

(1)是否有零星块体崩落、前缘临空面积是否过大;

(2)危岩裂隙发育是否交错、丰富,裂隙是否贯通;

2、如何判定崩塌危险性征兆出现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陡裂缝,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三)其他灾害排查

1、不稳定斜坡:在地震、暴雨、坡脚卸载等外力作用下,是否发生滑坡、错落、表层溜坍或者崩塌等现象的斜坡。

2、泥石流: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在自然灾害条件下,山体是否滑动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

3、地面塌陷:该区是否存在采矿作业、是否存在采空区,该区域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是否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

三、防治措施

(一)简易监测

1、选定监测点。一般选在主裂缝的两侧,每两个点为一组,最好设3~5组。

2、确定测量工具和测期。可以用钢卷尺,或测绳进行测量。观测周期可以根据具体的变形滑动情况确定。一般每周应观测一次。变形滑动明显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可以增加到每天或每3小时一次。在暴雨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可以增加到每小时或每半小时一次。

3、记录、分析监测成果。每次观测,需认真作好野外记录,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预测预报崩塌滑坡的发展趋势。

4、建立简单易行的险情预警系统,当测量数据比平常明显增高时,应及时通知附近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

(二)监测方法。

1、埋桩法

适合对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

2、埋钉法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

3、上漆法

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在扩大。

4、贴片法

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是定性的,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三)应急处置

1、临灾处置

(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迁到另一处地质灾害危险区发生次生灾害。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明确预警信号。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3)落实、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落实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订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4)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这样既能方便群众生活又可减少财产损失。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夜晚入睡后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暴雨期间,夜晚不要在高危险区内留宿。

2、应急抢险处置

(1)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当滑坡、崩塌体尚未稳定,或者后山斜坡仍存在滑动、崩落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开挖排水或截水沟渠,将流入危险内区的地表雨水堵截在外或将滑坡、崩塌区内的地表水快速引出灾害体外。在未稳定的滑坡、崩塌堆积体上修砌排水沟渠时,注意基础的稳定情况,还需采取夯实、铺填塑料布等防渗措施。否则,反而将地表水引入到滑坡体中,加剧滑坡的变形滑动。

(2)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滑坡后缘出现裂缝时,应及时进行回填或封堵处理,防止雨水沿裂隙渗入到滑坡体中。可以利用塑料布直接铺盖,或者利用泥土回填封闭,也可利用混凝土预制盖板遮盖。

(3)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当山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起和推挤时,表明滑坡即将滑动。应该尽快在前缘堆积砂石、砂袋等压脚,抑制滑坡的继续发展,为财产转移和滑坡的综合治理赢得时间。

(4)在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当滑坡仍在变形滑动时,可以在滑坡后缘拆除危房或清除部份土石,以减轻灾害体荷载,减缓下滑速度,提高整体稳定性,清除的土石可堆放于滑坡前缘,达到压脚的效果。


附件:  1.大院回族乡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记录表

2.大院回族乡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记录表

3.2019年乡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台账

4.2019年村社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台账

5.广元市青川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信息汇总表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青川县德赢VWIN办公室 管理:青川县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联系方式:0839-7222094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220018 备案号:蜀ICP备05031225号-1 川公网备案号:51082202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