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

热点查询: 财政预决算 政府工作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 投资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 青川县坚持“三个突出”争创“三个一流”扎实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青川县坚持“三个突出”争创“三个一流”扎实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发布日期:2023-05-05 11:33 浏览量:2611 来源:县司法局
[ 字体: ]
分享:

近年来,青川县始终坚持“夯基固本、创新发展、争创一流”工作总基调,充分挖掘特色亮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争创一流队伍

始终坚持党对司法所建设工作的绝对领导,打造过硬队伍。一是协调统筹强保障。根据对司法所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调研情况,青川县司法局领导班子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争取协调,自2019年以来,组织招录司法助理员12名、招聘司法所辅助人员10名、聘用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人员4名,全部统筹分配到各司法所,为每个司法所配备2名以上工作人员,彻底解决“无人所”问题。二是创新机制抓党建。创建“3345”党建+所建工作法,根据区域就近原则成立2个司法所联合党支部(现有党员15人),按照党支部“十个标准化”工作法建立2个标准化支部活动室,出台《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十条措施》,实现基层司法所党的组织全覆盖。三是规范管理促发展。建立县司法局、乡镇党委政府双重管理模式,出台《司法所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提升乡镇党委政府对司法所考核分值占比至60%,提升司法所干部在基层依法治理、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的参与度,1名司法所干部被表彰为“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1名司法所干部被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名司法所干部被表彰为“平安四川建设先进个人”。

二、夯实基层基础,争创一流阵地

始终坚持“基层基础”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司法所阵地建设。一是用心布局强阵地。围绕优化基层司法所阵地布局,抓住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机遇,贯彻落实四川省司法厅《关于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以及青川县委、县政府《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一乡镇一司法所”要求全面布局21个基层司法所,通过新建、置换、改造等办法新增司法所业务用房42间、2600余㎡,彻底解决“无阵地”问题。二是分类建设出精品。出台《司法所分类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特色品牌司法所、标准规范司法所、提升改造司法所、巩固达标司法所分类开展建设,全面完成21个司法所阵地的打造升级,木鱼司法所建设为“红+蓝”党建品牌所获“全国模范司法所”荣誉,三锅司法所建设为“四诊式”调解品牌所获省级“枫桥式司法所”荣誉,有效避免了“千所一面”。三是“智慧司法”赋新能。按照“一根光缆,两大功能,三大阵地,四大平台,五大工程,六大系统”总体规划,在全县21个司法所全覆盖地建成信息化办公平台,全部配备视频会议系统、智能查询机、“智慧矫正”终端等信息化设备,在司法所即可实现在线会议、视频点验、家属探视等多项功能。同时,创新开发局域网络存储共享系统,实现本系统内的网络共享、在线传输、文档保存,有效避免外网传输泄密、文件资料丢失等问题。

三、服务中心大局,争创一流佳绩

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大局,践行“两幅标语”精神争创佳绩。一是法治宣传强引导。以司法所人员为主体,组建青川县“八五”普法讲师团,原创“法治驿站云课堂”“梁妈妈讲法”“以案释法”“知客说法”等新媒体普法短视频,连载上百期、收获点赞达六百万条,“法治青川”抖音视频号曾跻身全国司法榜20强。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534人,打造“法律七进”示范基地(点)14个、“社区法律之家”1个,沙州镇幸福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乔庄镇茶树村成功创建“四川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二是法律服务惠民生。依托司法所阵地全面建成21个标准化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78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选聘全覆盖,提供延时办、容缺办、上门办便民服务,成功构建青川县“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三是人民调解促和谐。完成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试点,开展“三查三化三优”专项行动成效被四川省司法厅专题报道,姚渡司法所创建川陕甘边际联调“12345”工作机制,1起典型调解案例被《人民调解》2022年第8期专题报道并入选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四是矫正安帮护稳定。将司法所全面接入公安“大数据”平台和乡村“雪亮工程”,印发安置帮教责任“两张清单”,将“两类人员”同步纳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全面建成青川县福态牧业刑释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率连续5年控制在1%以下。(县司法局:马超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