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监测预警,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严密监测天气变化趋势,加密预测预报频次,增强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组织联合会商研判,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共享。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渠道,滚动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灾害风险提示,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
二、突出重点防范,深入排查真抓严管。深入开展本地区、本行业督导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实行“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管理,坚决把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严格落实非煤矿山、工贸、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安全防范措施,督促企业切实做好防冻防凝、防中毒、防火工作,严防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三、统筹物资力量,切实做好抢险救灾。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重要物资和抢险物资以及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储备调用机制,在县、乡、村三级物资储备库(点)储备各类应急救灾救援物资98类25000余件,其中7个重点乡镇前置救灾物资3000余件套,切实保障极端情况下抢险救灾工作需要。
四、严格制度规定,畅通信息报送渠道。严格落实值班备勤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值守备勤,保持应急状态,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响应,科学、高效处置突发灾情险情。及时收集掌握灾情险情、救援救灾等信息,畅通信息报送和联络渠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准确、规范报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