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挖掘本地资源。从村级干部队伍中挑选一批能为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方法、资源的党员干部。设立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发展优势农产品、推广绿色种植等措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链。组织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合作,集中村级资源优势,降低经营风险,形成规模化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是强化组织建设,积极谋划思路。发挥好以行政村社为单位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用,主要负责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等业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组织运行有序。结合村情地貌、产业特点、劳动力等实际情况,理清优劣势,系统谋划发展思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应突破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着眼于拓展配套服务业、文化旅游、民俗传统等领域,改变村集体经济单一的发展方式。
三是借助帮扶力量,科学有序规划。积极对接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争取获得政策、项目、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引进社会资本,探索村集体经济与县域优势企业合作发展模式。利用相关政策,结合镇村实际,积极申报和实施具有可行性、可持续发展性项目,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经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