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牢底线思维健全综合防灾减灾防治体系。坚决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决扛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县防灾减灾委员会统揽全域作用,构建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自然灾害防治格局,增强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立灾情管理A、B岗,落实灾害信息员500余人,确保灾情信息上下贯通。
二、刚性执行预报预警到处置落实的闭环管理应急机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各类灾害监测感知能力。加强地震台站、雨量水位监测站点、地灾监测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定期开展涉灾台站点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巡查,地球物理、测震、雨量监测等预警台站点运行率均保持100%;加强分析研判和联合会商,推动建立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工作模式,做到及时预警、精准预警;落实地灾预警“30123”叫应机制,加强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刚性执行“三个避让”“三个撤离”要求,果断组织群众避险转移、紧急安置等,把握主动权,降低灾害损失。
三、夯实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范应对重大灾害能力。扎实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项目试点县各项工作,争取省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项目资金490万元,实施完成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项目13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重点隐患点和高风险区搭建自动化实时洪涝、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共129处,不断完善“人防+技防+物防”的新型防治模式,确保主动及时避灾。
四、以“临战”姿态做好人员物资等各项应急准备。积极探索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等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组织乡镇和县应急委成员单位,成立53支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同时组织供电、供水、通信等行业领域,成立20余支专项应急救援队伍。在现有物资储备的基础上,拟计划采购价值87万元的救灾物资,并对食品、饮用水等不宜长期放置的救灾物资,组织县应急管理局与县域内5家超市、零售商签订协议,实行协议储备,有效保障物资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