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应急协调联动。加强自然资源、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协同联动,与上级主管部门、上下游毗邻地区密切信息沟通,为各行业部门、各乡镇和各企业科学应对提供精准信息保障。
二是强化预警机制建设。严格落实预警信息“30123”叫应机制,加强预警响应联动闭环管理,充分发挥基层一线责任人“前哨”作用,同时发挥群测群防体系和山洪灾害预警平台作用,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到点。
三是强化救援队伍建设。整合由公安交警、民兵、消防救援、应急抢险等队伍组成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队伍44支,组建村社应急分队178支,确保一旦出现险灾情,及时科学处置、有效应对。
四是强化防汛隐患排查。加密对易受洪涝灾害影响的水库堤坝、工矿企业、旅游景区景点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等巡查频次,全面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做到灾害风险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