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整改消存量问题。结合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和灾后清淤保畅工作,组织25个小组牵头,10月全覆盖开展一轮大排查,并建立垮方、水渠堵塞、道路损坏、卫生死角、农户安全隐患等5本台账,按分工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限时销号。11月各村(社区)打造不少于1个集中整治样板点位,以点带面,示范推动,确保问题存量消除率达95%以上。
二、早着手控问题增量。针对农村建房、搭棚建立“周报告”机制,各村(社区)每周五向乡村建设和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报送辖区排查情况,确保早发现、早处置。针对乱倾倒垃圾、乱排污等现象,建立有奖举报机制,经查实的,对举报人员进行50元-200元不等奖励,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会同县级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近期开展闲置电线杆、网络线规范处理6处,消除泥石流隐患2处。
三、加减法强群众教化。组织32支“志愿清淤保畅志愿队伍”对自己村道开展及时养护,并对集中生活区建立红黑榜激励机制,曝光乱堆乱放、乱排乱丢的典型个人和家庭,选树不低于10户人居环境示范户,给予不低于100元的物资奖励。深入实施文明新风积分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积分,激发群众“自扫门前雪”的积极性,营造群众讲卫生、爱环境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