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化分类管理,打造"网格化"治理体系。推行"四色分类+网格管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32个保洁网格,设置60个标准化分类投放点,每个点位配备1名分类指导员(由村保洁员兼任)。建立"早巡晚查"制度,每日6:30-8:30开展投放督导,针对易腐垃圾创新"门前三包"责任制,与87家餐饮店铺签订《油污分离承诺书》。2024年累计开展垃圾转运8次,清运量达200吨,较去年同期减少混合垃圾12%。
二、深化党群联动,激发"内生式"治理动能。组建"1+N"党员先锋队(1名支委带N名党员),在8个村设立56个"环境责任区",开展"亮身份·树标杆"行动。创新"院落议事会"机制,每月10日组织村民讨论卫生死角整治方案,如在张家湾通过"石磨换绿植"活动,动员村民清理废弃石磨23个,置换月季苗400株。推行"红黑榜+积分超市"制度,每季度评选10户"清洁示范户",可凭积分兑换洗洁精等生活物资,2024年已开展评比3次,兑换物资价值2300元。
三、固化责任链条,构建"可视化"督考机制。制定《环境治理三色管理办法》,将全镇10个片区细化为多个责任单元格,实行"周巡查、月通报、季考核"。建立"双台账"管理制度(问题台账+整改台账),在镇务公开栏设置"进度晾晒图",动态公示各村整改情况。2025年开展专项督查4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2份,对连续两次考核垫底的跃进村,由镇纪委对村支书进行提醒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