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织密宣传动员网络,增强群众参与主动性。组建由12名村医、23名妇联执委构成的"健康宣讲队",在村广场开展"午间微宣讲"17场,运用方言快板《筛查三字经》、真实案例《王婶筛查记》等通俗易懂形式讲解政策。针对留守妇女开展"邻里敲门行动",建立"1名村医+3名妇女代表"包户机制,发放手绘版《筛查路线图》150份,成功转化"观望户"12户。利用赶集日设置政策咨询台,现场解答疑问86人次,累计推送政策图解、防治知识等信息90余条。
二、优化便民服务流程,实现筛查服务零距离。在镇卫生院设立"两癌筛查便民窗口",配备2台专业检测设备,设置"午间不休+周末专场"弹性服务时段。组建3支流动筛查小分队,每月5日、15日定期赴偏远自然村开展服务,为23名残疾妇女建立"家庭医生+妇联干部"双结对帮扶台账。创新"分时段预约"机制,通过村广播提前通知筛查安排,有效缩短候诊时间至20分钟内。2024年累计开展流动筛查12次,服务群众54人次。
三、健全跟踪管理机制,筑牢健康保障防线。建立2335份纸质健康档案,实行"绿黄红"三色分类管理:绿色档案每年常规随访1次,黄色异常档案由镇卫生院妇保科专人跟踪,红色高危档案通过"镇村联动"机制对接县级绿色通道。制定"7日复查响应"制度,对筛查异常者安排专车接送复查,建立"1名医生+1名村干部"跟踪小组定期回访。在村卫生室设立8个健康咨询点,每月10日开展"健康课堂",累计举办防治知识讲座23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