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压实责任链条,构建群防群控体系。推行“林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护林员岗位职责,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组建由基干民兵、党员志愿者组成的镇级应急扑火队,形成“镇级统筹、村级主战、群众参与”的防控格局,每日开展重点林区巡逻,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二是强化源头治理,消除火灾隐患。组织干部开展“清林边、清地边、清坟边”专项行动,整改违规用火隐患15处。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落实监护,严控农事用火、祭祀用火等风险点。组建一支森林防灭火骑行队,动态巡查,各村组织演练6次,模拟森林火灾扑救、居民楼火灾救援等场景,动员参加演练200余人次。
三是创新宣传方式,提升防范意识。利用“村村响+无人机+流动宣传车+微信群”立体宣传模式,广泛宣传防火知识、播放应急操作示范视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逃生自救技能。结合清明祭扫习俗,引导文明祭祀,发放防火告知书3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