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

热点查询: 财政预决算 政府工作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 投资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 青川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青川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3-02-17 09:42 浏览量:1357 来源:县财政局
[ 字体: ]
分享: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工业强县、文旅兴县、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振兴发展”总体思路,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大唐家河旅游区提档升级、竹园县域副中心、县城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

(一)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2022年,全县范围内征收的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到76535万元,同口径下降7.1%,其中中央级收入17448万元,同口径下降36%;省级收入11532万元,同口径下降26.5%;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55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43383万元的109.6%,增长20.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707万元,占49.9%,增长42.5%;非税收入完成23848万元,占50.1%,增长4.6%。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为308500万元,为调整预算259807万元的118.7%,同比增长14.8%。重点保障了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薪酬按时足额发放、部门单位正常运转、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实施及重大民生实事推进。

收支预算总体平衡。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555万元,加上返还性收入420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9333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1634万元、接收其他地区援助收入390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6526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11208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35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308500万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本级支出23334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3016万元、债务还本213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7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6666万元。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县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实现3709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6723万元),完成预算42200万元的87.9%,加上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431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51180万元、上年结余4056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6642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82454万元,主要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7212万元,农林水支出672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245万元,专项债券支出50100万元(其中:青川庄子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及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9600万元、青川县战国木牍文化生态园4A级景区提升项目5000万元、青川县第一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1000万元、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中医药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0万元、青川县4A级青溪古城提升项目17500万元、四川省青川县东阳水库工程2000万元、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10000万元,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3605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安排的支出54万元;加上债务还本支出2980万元(其中县本级安排1900万元)、调出资金11208万元,支出总量为9664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358万元的95.3%,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23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12万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247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100万元,发放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12万元;调出资金135万元;支出总量为247万元,全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我县社保基金一共包含七种基金,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属于县级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属于市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属于省级统筹。

根据谁统筹谁预算的原则,县级统筹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收入1080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0893万元,本年支出6733万元,年末结余24967万元。

5.政府债务管理情况

2021年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全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64737万元,加上上级下达我县2022年新增债务限额55107万元,2022年全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预计为31984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82726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37118万元。

2021年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60178万元,加上2022年新增一般债务26526万元,专项债务51180万元,减去2022年偿还一般债务21300万元、专项债务2980万元,截至2022年底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1360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82694万元(一般债券179423万元、外债3271万元)、专项债务130910万元(专项债券130910万元),控制在债务限额内。

2022年我县新增债务转贷收入55326万元。按照省财政

厅核准方案,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5226万元。其中:青川县2022年第一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029万元,清江河竹园段水质保障工程项目1800万元,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改善工程项目397万元(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50100万元。其中:青川庄子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及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9600万元、青川县战国木牍文化生态园4A级景区提升项目5000万元、青川县第一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1000万元、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中医药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0万元、青川县4A级青溪古城提升项目17500万元、四川省青川县东阳水库工程2000万元、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10000万元。

上述全县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在省财政厅完成结算审查和批复后还将有一些变动,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落实县人大决议决定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22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贯彻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切实保障重点支出,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多措并举增强财政收入

一是依法强化收入征管。以大数据为支撑,深入调研税源,依法应征即征;以矿产业为重点,分析欠税原因,建立应收台账,清收陈欠税收;以政府投资项目为突破口,清查建安税解缴情况,严厉打击偷税行为。2022年我县税收收入完成23707万元,较上年增加7065万元,增长42.5%。加大闲置国有资产处置力度,处置县内闲置资产、县外低效国有资产117宗7630万元;加大特许经营权拍卖力度,拍卖停车位和广告位收益2952万元;加大矿产资源拍卖力度,处置砂石、矿权4宗6311万元。2022年我县非税收入完成23848万元,较上年增加1051万元,增长4.6%。2022年顺利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和半年“双过半”,提前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排名全市第一。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围绕县委、县政府重要部署,各级各部门分解目标,加强项目谋划,积极向上对接,定期督查,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全年争取到位340046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1.9%,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有效盘活存量资金。2022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18622万元,已经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用于消化历年暂付款6000万元、安排各类项目和年末零星新增支出12622万元。根据年末零星新增支出情况,再安排1000万元用于消化历年暂付款,累计安排7000万元消化历年暂付款。

2.着力保障深化民生福祉

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坚持有保有压,兜牢“三保”底线,全年按时足额保障“三保”支出,未发生“三保”风险。以“民生工程”“民生实事”为抓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安排、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发挥使用效益。2022年全县民生支出15704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的67.3%。一是全力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全年社会保障支出26265万元,较上年下降11.4%,其中社会保险支出13137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劳动关系和维权、就业管理事务等促进就业创业活动支出1833万元,低保、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生活救助支出4802万元,退役军人相关支出511万元,抚恤、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红十字会等支出2361万元,促进全县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发展。二是全力保障卫生事业发展。全年卫生健康支出16187万元,较上年增长10.9%,其中县级公立医院支出973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3594万元,全县公共卫生支出2738万元,计划生育事务588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费支出3669万元,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1203万元,城乡医疗救助1220万元,优抚对象医疗补助15万元,卫生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障管理等其他支出2187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保障服务质量。三是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全年教育支出38650万元,较上年增加9万元,主要用于幼儿保教、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困难家庭高中生助学等方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22年,青川县被财政厅通报表扬为“全省财政保障优秀扩权县”。

3.聚焦重点打好攻坚战役

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13475万元,共88个项目,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7个投入1133万元,占8.4%;产业发展项目48个投入9622万元,占71.4%;其他项目13个投入2720万元,占20.2%。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年围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安排节能环保支出3171万元,用于城乡社区环境、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等,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污染防治综合治理能力。三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民生支出标准,加强重大建设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依法依规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做好应对更加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以及重大风险的资金筹措工作和政策储备。2018年省财政厅锁定我县隐性债务余额为234255万元,2022年化解14327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13372万元的107.1%,超额完成年度化解任务。已累计化解隐性债务128400万元。

4.多管齐下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为进一步凝聚招商引资工作合力,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推动我县经济发展,安排2022年招商引资专项资金517万元,专项用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宣传、推介及相关支出。二是为加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安排重点项目工作经费354万元,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为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安排争取资金工作经费278万元,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四是安排工业、农业、文旅业发展资金10500万元,支持有色金属、肉牛羊、民宿、美食培育等产业发展。五是安排招商引资政策兑现资金5000万元,支持招商引资,大力吸引优质企业到青川兴办产业。

5.强化监管提升绩效管理

一是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度财会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青财监〔2022〕3号),对会计信息质量、严肃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和各类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等情况进行财政监督检查。二是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青财〔2022〕82号),安排单位对2021年度的整体支出、项目支出、政策支出开展自评。同时严格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要求,选取了覆盖四本预算中“代表性较强、社会关注度较高、资金分配覆盖面广、资金量大”的16个项目支出和4个政策支出开展绩效重点评价,选取14个预算单位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三是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绩效监控工作的通知》(青财〔2022〕83号),安排单位对照年初绩效目标密切监控项目进度、预算执行、投入产出、各项效益完成情况,对进度较慢、管理薄弱、绩效水平不高。对重大政策、重点项目持续开展重点监控,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过去一年,县财政局和各部门单位密切协作,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县域经济韧性不强,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财政支出刚性增长,预算平衡矛盾突出;政府债务逐年增长,偿债压力逐步增大等问题。

二、2023年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充分发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做强生态工业、做靓生态旅游、做优生态农业、建畅生态通道、健美生态家园,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各项财政工作。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财政收入方面: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全面调整,经济运行将逐步趋于正常,但是广平高速竣工通车,重点项目税收减少,房地产市场低迷,闲置国有资产处置缓慢,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财政支出方面:“三保”保障、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政府债务本息、隐性债务化解等必保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支出压力增大。

(二)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四个一、三个三”总战略,“项目投资、招商争资”总路径,“稳中求进、加快发展、勇争一流”总基调,以大唐家河旅游区提档升级、竹园县域副中心建设开发、县城公园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为总引擎,以“产业集聚提速、资源转化提效、发展环境提质、基础设施提档、干部争先提能”为总抓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改善民生,更好统筹民生和安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巩固提升更高水平的生态康养旅游名县、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经济先行县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2023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遵循的原则是: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坚决落实“零基预算”要求,严格按照人代会审议的部门预算项目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坚决杜绝违反规定改变预算支出用途,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政府预算原则,确保收支平衡。

(三)2023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1)2023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52311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26078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10%;非税收入26233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10%。加上返还性收入420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82635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72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300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07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6666万元,当年收入总量为210199万元。年初支出总量相应安排为210199万元。其中:本级支出合计197183万元,上解支出13016万元。

(2)2023年财力安排

一是“三保”支出保障。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求,要将“三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2023年具体情况是:安排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资金14539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的73.7%。其中:人员经费83780万元,包括人员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基础绩效奖、社保缴费、住房公积金、年度考核奖等;保运转8078万元,主要是安排公用经费;保基本民生53537万元,主要是按中央、省、市确定的民生项目范围及标准安排的支出。

二是刚性支出保障3298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付息

6363万元,政策性保险220万元,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5800万元,全县临聘人员工资报酬6600万元,隐性债务化解12000万元,马东公路政府回购(贷款本息)200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6.7%。

三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用于保重点与产业发展1880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9.6%,主要是大唐家河旅游度假区建设、县城公园城市建设、竹园县域副中心建设、乡村振兴、企业奖励扶持、重点民生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等方面支出。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602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5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50万元。按照以收定支和收支平衡原则,安排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60200万元。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城市建设、补助被征地农民、土地出让业务等22056万元,城市环境卫生150万元,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5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27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付息5244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0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07万元,上年无结转,收入总量407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07万元,其中: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20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7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我县共涉及七种社保基金,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属于市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属于省级统筹;原属于县级统筹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划归市级统筹。按照社保基金财务制度的要求,哪一级统筹就由哪一级编制预算的原则,从2023年起,我县不再编制社保基金预算。

5.政府债务预算

我县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将在省政府批准后正式下达,收到省财政厅限额通知后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根据债务到期情况,2023年,拟通过争取再融资债券额度、压缩非刚性支出等方式,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息5952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还本44813万元、一般债务付息及服务费6363万元,专项债券还本3100万元、专项债务付息及服务费5244万元。

三、关于2023年财政工作

2023年财政工作,我们将认真组织落实好本次人代会关于预算报告的审查意见和相关决议决定,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狠抓开源节流,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是继续落实积极的财税政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加强重点税源的培育,努力提高财政持续增收的能力。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积极组织征收,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积极策划、包装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专项债券项目,注重申报存在资金缺口的在建项目,有效化解暂付性款项,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组织贷款。三是实施好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提高经营效益。多渠道筹集资金,减少本级财政对项目的投入压力。继续支持招商争资工作和产业发展项目,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坚持量入为出原则,合理确定预算支出规模。一是牢守“三保”底线,切实把“三保”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二是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重点保障2023年省、市、县民生实事顺利实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水平,支持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努力提高医疗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功能提升,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三是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稳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三)树牢法治意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学好管好用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高预决算编制规范性、精准性、完整性,加强各项数据逻辑性审核。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加强财政管理,努力提高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办理质量。按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调整和财政重大事项。

(四)支持民营企业,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加强风险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坚持以稳为主、稳中求降的政策取向,杜绝违规新增政府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稳妥化解存量,有效管 控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财政改革和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进一步凝聚力量、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推进青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附件:一、有关名词及术语解释

二、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预算草案附表


附件一

有关名词及术语解释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反映政府间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革命老区及民族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结算补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重点生态功能区、固定数额补助和各类财政共同事权等转移支付收入等。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反映政府间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等方面。

非税收入:指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征收、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以外的财政收入。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单设科目,安排或补充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政府性债务:政府性债务包含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确定由财政资金偿还、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的债务。分为一般债务、专项债务两类。一般债务通过发行一般债券融资,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因地方政府(包括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政府负有连带偿还责任的债务。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是指债务人为公益

性项目举借,由非财政资金偿还,政府不负有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

再融资债券:是指发行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的债券。

三保一优一防: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优化支出结构,防范财政风险。

部门预算:公共财政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指各部门根据其履行职能部门的需要,按照内容全面、完整,项目确定、明细,定额科学、公平,程序规范、透明的原则要求,统一编制反映本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综合预算。

国库集中收付:一般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由财政部门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收缴、支付和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