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凉水镇正经受着极端气候的严峻考验。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这个地处青川县南部、素有巴山氧吧之称的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小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干旱危机。尽管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达958.3毫米,但长达数月的无有效降水,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水资源平衡。
干旱的影响在村落间迅速蔓延,居民生活用水短缺问题尤为突出。走进凉华村,不少村民家中的储水容器几近见底,日常洗漱、烹饪等基本生活需求都难以保障。为解群众燃眉之急,凉水镇党委政府闻旱而动,第一时间组建起由镇村干部、党员骨干、网格员和志愿者构成的抗旱送水先锋队。这支队伍驾驶着满载清水的车辆,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仅在凉华村就为20余户居民累计运送超10吨生活用水,极大地缓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此次旱情的形成,是自然与人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气象数据显示,大气环流异常致使雨季降水分布严重不均,降雨持续时间不足往年一半,导致青竹江、大院河、茅坝河等主要河流的水位持续走低,部分小型水源地甚至出现干涸断流。与此同时,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水资源过度开发与低效利用问题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面对旱情,凉水镇采取应急+长效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节水进万家动,通过院坝会宣讲、发放节水手册、现场示范等方式,普及科学用水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节水习惯。另一方面,启动寻水护水专项工程,专业勘探队正加紧排查周边潜在水源,同步制定水利设施修缮升级计划,着力提升水资源的储备与调配能力。
凉水镇的送水上门行动,不仅送来了生活用水,更送来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与温暖。这一行动如同纽带,紧密连接起干群的心,凝聚起同心抗旱的强大合力,为抗旱保民生工作书写了一份温暖而有力的答卷。未来,凉水镇将持续密切关注旱情变化,不断优化供水保障措施,切实守护好群众的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