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创新思维,搭建短视频宣传新平台。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短视频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短视频策划、拍摄、制作与发布,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股室协同抓的工作格局。每月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短视频宣传工作。制定《短视频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明确选题策划、拍摄制作、审核发布、数据监测等各环节工作流程和标准,确保内容质量和发布安全。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团队成员和优秀短视频作品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多元内容,激发短视频宣传新活力。制作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科普短视频,以宣传口号、实景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将复杂的应急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在拍摄过程中,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应急文化短视频。通过讲述应急故事、展示应急文化成果等方式,传承和弘扬应急文化,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拍摄的“文明祭祖,守护绿水青山”、“都是一氧化碳惹的祸”等短视频,有10000余次的播放量。用通俗易懂的地方语言、诙谐幽默的表演直观地传播、普及了安全知识。建立标准化发布机制,保障每周至少1条原创视频更新。
三是精准传播,提升短视频宣传新成效。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特点和传播规律,制定差异化的发布策略。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结合图文介绍和互动话题,引导用户分享和讨论,注重发布时间和话题选择,提高视频曝光度;及时回复用户的评论和私信,解答公众关心的应急问题,增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利用短视频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视频的播放量、点赞数、评论数、转发数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和喜好,及时调整短视频内容和发布策略,提高宣传效果的精准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