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着力改善村容村貌,通过项目支撑和群众自筹累计完成2.1万平方米外立面修缮与功能优化,并同步拆除改造6千平方米违规彩钢棚,统一规划建设坡屋顶与新型建材结构,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提升村庄整体协调性。在生态治理领域,配套铺设 5.4千米污水管网,建成 2 座六格污水处理池,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达标处理,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坚持靶向发力补齐民生与产业发展短板。交通设施方面,新建 600 米入户路,彻底打通村民出行 “最后一公里”,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并规划河道护栏1350米,既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又提升水岸景观品质;在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上,打造2处农产品交易展示区,搭建起农户与市场的高效对接平台;建成 2 处总面积 285㎡的停车场,有效缓解农村车辆随意停放的问题。
三是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以庭院经济为抓手,推动“民富业兴”目标落地见效。实施庭院建设140户,打造 9100 平方米微田园,通过“大户带动、群众参与”模式,种植农特产品,实现“小庭院”变“增收园”,并同步推进 1000 平方米圈舍改造,发展生态家禽养殖,实现庭院经济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