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普查,精准规划。组织专职队伍对域内传统村落开展地毯式普查,已详细记录古民居10余栋,建立“一村一档”数据库,涵盖古民居地址、面积、年代等5种信息。明确划分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严格管控新建、改建行为,已成功制止3起违规建设,全方位守护村落原有格局与风貌。
二是修缮保护,完善基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引入社会资本20万元,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3个濒危古民居进行修缮加固,更换腐朽构件、修复破损墙体。将古民居改建为产品展销1间,休闲娱乐室2间,用餐区1间,住宿区15间;同时拓宽、硬化村内道路2公里,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也为游客来访提供便利。
三是文旅融合,产业赋能。深入挖掘“回族民居+生态茶园”资源,打造“古村研学+非遗体验”线路。建成茶叶综合示范展厅1座,年接待研学团队1.2万人次;培育民宿8家,形成完整的文旅产业链,开发油果果制作、采茶、手工茶制作等体验项目,带动村民人均增收6000余元。让传统村落从保护中实现经济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