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好预警响应“先手棋”,确保信息传递“零延迟”。积极与应急、水利、气象台等部门对接,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及地质灾害风险变化,实现信息即时共享。优化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充分运用广播、微信群及手摇报警器等多元形式,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喊响叫应”到村、到户、到人,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入汛以来,累计发布预警信息300余条,覆盖群众3500余人次。
二、打好风险排查“主动仗”,力求隐患消除“无死角”。组织乡、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及驻村干部,成立联合巡查小组,对辖区内1座水库塘坝、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山洪危险区、6处低洼易涝区以及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开展全覆盖排查。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措施及时限,实行闭环管理。截至目前,累计排查重点部位20余处,发现并整改隐患5处,设立警示标识10处,发放风险明白卡500余张。
三、筑好应急保障“生命线”,提升抢险救援“硬实力”。全面梳理更新乡、村两级防汛应急预案,明确转移避险路线、安置场所及责任人。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对救生衣、编织袋、抽水泵、应急照明设备等物资进行维护补充,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组建以基干民兵、党员干部为骨干的乡、村两级应急抢险队伍1支共50人,并组织开展防汛抢险、群众转移避险等应急演练10场次,汛期以来转移群众300余人次,有效提升队伍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曲河乡 孙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