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实责任链条,筑牢联防联控 “压舱石”。第一时间传达上级防溺水工作部署,结合辖区内河流、池塘等水域分布特征及暑期学生、孩童活动规律,专题研判风险隐患点,细化 “一水域一方案” 防控举措,推动责任层层分解到具体岗位、明确到专人。构建 “学校主导安全教育、家长落实监护责任、属地强化水域管控” 的三方联动机制,将安全责任贯穿事前风险排查、事中巡查监管、事后应急处置全流程,确保覆盖无盲区、落实无空当、执行无偏差,让各项防控要求真正落地见效。
二、织密巡查网络,筑牢水域防控 “防护墙”。组织镇村干部全员下沉村组,对辖区内河流、池塘、水库等重点水域开展 “地毯式” 排查,全面检修、更换模糊破损的安全警示标识,补充安装防护栏等物理隔离设施。针对午后高温时段、傍晚纳凉高峰期等溺水事故易发时段,推行 “分片包段 + 动态轮岗” 值守模式,对深潭、陡坡等危险水域加密巡查频次,发现靠近水域嬉戏、野泳的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立即上前劝阻并引导至安全区域,确保危险水域 “时时有人盯、处处有人管、常态有人巡”,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三、拓宽宣传渠道,筑牢安全意识 “防火墙”。镇、村两级干部联动开展 “入户送安全” 行动,累计发放防溺水宣传手册 1500 余份,在重点水域新增警示牌 10 余块;同步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村村响” 广播循环播放警示音频、村民微信群推送科普短视频、坝坝会现场演示自救方法等方式,全方位普及 “六不准”“四知道” 等防溺水知识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通过高频次、多维度的宣传引导,重点提升青少年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辖区群众平安度夏筑牢坚实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