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源头监管,压实主体责任。围绕食品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开展“全领域、无死角”排查整治。组织市场监管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重点检查辖区内农贸市场、超市、餐馆、学校食堂及食品加工小作坊,严格核查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食材进货台账及检疫合格证明,对过期食品、“三无”产品、来源不明食材坚决依法查处。同时,与26家食品经营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经营者主体责任,要求定期开展自查自纠,从源头杜绝食品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项检查4次,整改问题隐患10处。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安全意识。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线上利用镇、村两级微信群推送食品安全科普视频、消费维权指南等信息80余条;线下在集市、学校、村(社区)张贴宣传海报60张,悬挂横幅25条,组织工作人员在逢场天设立咨询点,发放《食品安全法》解读手册、食物中毒预防常识等资料600余份。此外,走进中小学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3场,通过趣味课堂、案例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带动家庭关注食品安全,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协作联动,健全长效机制。建立“镇政府统一领导、市场监管所牵头、多部门协同、村社联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每月召开工作推进会,共享监管信息,解决突出问题。联合派出所、卫生院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针对节假日、重大活动等关键节点,重点整治聚餐备案、冷链食品追溯、农村自办宴席等风险点,累计检查农村自办宴席12场次,督促落实“厨师备案、食材查验、留样管理”等制度。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开食品安全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监督,形成“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