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让声音跑在脚步前。镇里把民政、驻村和村社干部混编成15支“流动小喇叭”,白天赶场摆摊发折页,夜里院坝拉家常,广播早中晚放“一句话政策”,微信群里丢一张图,把低保门槛、申请口子、签字顺序讲成顺口溜,想申请的群众先听明白再进门,减少白跑。截至目前已开展“赶场宣讲日”10次、坝坝会45场,发放“低保顺口溜”折页500份,微信群推送政策图解3条。
二是让数据替群众说话。镇便民中心设“低保比对日”,固定每月初一,民政、财政、社保三把钥匙同开抽屉,把申请户的车票、药票、存折流水摆到一张桌面对账,谁家差一块、多一块当场标红,再入户拍一张厨房、摸一把米缸,现场签字画押,回去公示七日,群众没意见才盖章,保进来的心里踏实,退出去的也无话讲。比对日已连办9期,现场比对信息1246条,入户核实记录632份,群众现场咨询满意率98%。
三是让账本每月翻一页。村文书就是“低保管家”,每月30日前把增减名单送到镇里,镇民政办当天核、当天录,发现有人领工资、买货车,下月立即按下暂停键;对患大病、遇灾的,先临时救助再补手续,保证“红”变“绿”不过月,“绿”转“红”当天成,一本活账随时经得起翻。动态调整累计退出82户、新增纳入76户,临时救助“先救后补”48人次,系统数据更新平均用时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