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青川县德赢VWIN副县长张平
时间:2025-09-08
聚力“双城一体”建设 打造县域发展新引擎
青川县“双城一体”竹园城区建设访谈提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青川县立足县域实际,提出“双城一体”发展战略,将乔庄、竹园一同纳入中心城区规划,以“双核驱动”优化空间布局、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今天,我们将对青川县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专访,深入了解青川县“双城一体”战略下竹园城区建设的规划思路、功能定位及惠民成效,探寻青川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与广元市德赢VWIN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青川县德赢VWIN副县长张平同志做客演播室。张县长将围绕“青川县双城一体建设”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青川竹园城区建设。
主持人:欢迎您!首先请您和在线网友打个招呼。
张 平: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市民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广元市德赢VWIN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张县长,我们注意到青川县提出“双城一体”发展战略,将乔庄、竹园一同纳入中心城区规划。这一战略决策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次考量?
张 平:推进青川县城乔庄、竹园“双城一体”建设,是青川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着眼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4年1月,青川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定以县域“主副一体”建设引领城乡融合发展;8月,《青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四川省政府批复,将乔庄、竹园一同纳入中心城区规划,全面开启中心城区两片区“双城”时代;12月,青川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决定,将“县城乔庄竹园‘主副一体’”建设进一步上升为“县城乔庄竹园‘双城一体’”建设。其背景和考量主要有三点: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县域发展空间布局。青川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通过两项改革及其“后半篇”文章,全县形成了五大片区20个乡镇的总体框架。因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资源禀赋等差异,各片区及乡镇将实行错位发展、优势发展、共同发展的路径。将乔庄、竹园一同纳入中心城区规划,能够促进县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形成以县城乔庄竹园为驱动引领、其余三大片区中心镇为重点、一般集镇为基础、新型乡村为补充的“双核引领、五区协同、多点支撑、全域共兴”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二是有利于培育和壮大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县城乔庄镇是全县的行政中心,但发展空间受限、工业经济相对薄弱,对全县经济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必须加快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极。竹园镇地处绵广交接地带,宝成铁路、西成高铁、京昆高速穿境而过,是青川县工业集聚区,有全县唯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土地优势和基础优势明显,推进县城竹园片区建设,能有效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带动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提升。
三是有利于辐射带动青川县南部乡镇加快发展。推进县城竹园片区的建设开发,全面提升竹园建设水平和发展能级,完善作为县城的功能配套,使南部的建峰、七佛等乡镇有了发展的“主心骨”,将有效促进资源要素的集中集聚和向内回流,促进南部各乡镇一体联动、抱团发展。
主持人:刚才,我们探讨了“双城一体”建设必要性和战略意义。请您为我们描绘一下青川县对县城乔庄竹园的具体发展蓝图?乔庄、竹园将分别具备哪些核心功能和特色优势?
张 平:我县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方向,发挥乔庄和竹园各自优势,明确功能定位,乔庄突出政治、文化、宜居宜游,遵循“扩大规模、优化分区、组团发展”思路,优化“一区三园三谷三线”总体规划架构。竹园聚焦工业、商贸、宜业宜居,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空间发展要求,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对于县城竹园片区,我们基于其在全县经济发展版图中的地位作用和比较优势,将其目标定位为“3+4”(即全县的工业经济中心、交通物流中心、绿色发展中心3个中心,宜居副中心、商贸副中心、教育副中心、医疗副中心4个副中心)。下面我着重介绍竹园片区的定位。
一是工业经济中心。发挥青川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重点打造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超200亿元、硅基 新材料超100亿元、锰系新材料超50亿元三大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大力打造食品饮料、机械制(铸)造、新型建材3个超10亿元优势产业集群,努力建成中国绿色铝都重要承载地、全国硅基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锰系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转化应用示范区、省级专业铸造园、中国西部生态绿色食品供给地。
二是交通物流中心。依托宝成铁路、西成高铁和京昆高速穿境而过的优势,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
三是绿色发展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推动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双提升。
四是宜居副中心。积极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生态优良、城市安全、交通便利、生活舒适、经济富裕、社会文明、城市美誉”七个方面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重点推进商品房开发、市政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等,提升人口吸附能力。
五是商贸副中心。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畅通大循环”为重点,建好做大特色山珍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工业品、矿产品交易中心,大力提升核心商业街区和美食街区品质,引进发展一批品质酒店、星级农家乐和较大型超市,构建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消费便捷、服务完善的商贸网络体系。
六是教育副中心。通过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水平、建设竹园片区示范学校、推进职业教育内涵特色发展以及加强院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着力优化智慧岛教育园区及周边办学结构,调优区域内学校布局,做大做强智慧岛教育园区的办学规模,打造青川教育发展高地。
七是医疗副中心。整合片区内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管理模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把县第一人民医院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加快推进“医养融合”,提升区域医疗总体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主持人:通过您刚才的介绍,我们对县城竹园的战略定位有了清晰认识。围绕这些既定目标,青川县在竹园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关键举措?
张 平:自启动建设以来,我们坚持规划引领、产业支撑、项目驱动、机制创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主要进展和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空间布局一体规划。充分利用灾后重建时期将竹园镇按县城标准规划建设的基础,并依据省政府批复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竹园纳入县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一体管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空间发展要求,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强化县城竹园居住区、商贸区、工业园区等功能板块的合理布局与衔接,着力构建产城融合、园城一体的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产业发展集聚突破。聚焦工业经济主责主业,以高新区创建为依托,推动“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建圈强链。创新成立铝基新材料、硅基(锰基)新材料、综合产业3个产业招商分局,在全市率先成功实践“基金招商”模式,撬动市外社会资本3.2亿元。2024年,年产30万吨纳米碳酸钙、年产1万吨高硼硅耐热玻璃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年产50万吨绿色循环再生铝资源利用(一期)、星恒青源二期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实施汇能中哲高纯四氧化三锰等技改项目8个,盘活红森机械、宁青机械等“僵尸”项目4个。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9户,居全市第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居全市第1,拉动GDP增长3.97个百分点。全力推进园区扩容提质,新增园区开发面积15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4.2万平方米,庄子产业园一期实现满园入驻。常态化设立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供应链金融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过桥资金2.69亿元。2024年,我县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GDP增长8.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4%、社消零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8%,5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市第1位。
三是坚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围绕宜居、韧性、智慧目标,按照县城标准,加快推进竹园城市更新和功能完善。谋划推进“双城一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5个,总投资94.33亿元。系统谋划竹园新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竹园片区实施“一环二桥三横六纵”(“一环”即中咀坝大桥—智慧岛大桥—塔坝产业园滨河路—中咀坝大桥城市交通大环线;“二桥”即中咀坝大桥、梁沙坝大桥;“三横”即智慧大道、川杭路、黄沙路;“六纵”即金竹路、三郎路、龙江路、陈家坝滨江路、清江路、金子山至竹园快速通道)的路网建设,打通对外大通道和对内大循环,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同步实施“一带一街七公园”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工程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配套改造提升主街道沿线建筑立面、路灯、绿化、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强教育、医疗、商贸、文体休闲、智慧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人口吸附力和城市活力,计划通过三年大会战,再造一个新县城。2024年,青川成功入选“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系广元唯一)和“省级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城市”(全省共7个)。四是坚持创新行政管理机制。为高效推动县城竹园片区建设,县委、县政府创新设立“双城一体”竹园办公区,22个县级部门采取设立“分局”的形式运行,赋予派驻分管同志在竹园片区内相关业务的决策权。将925项县级事项以及253项所在地政府政务服务事项,整体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第二办公区办理。全面推行“一次性提交材料、一站式集成办结”的“一件事一次办”办证服务模式,将事项办理由原来到县城乔庄片区来回2小时缩短到10分钟之内,有效解决竹园片区群众和企业办事远、成本高等难题。目前,第二办公区已顺利启动运行,各单位正按“入驻即办公、入驻即运转”的要求加速推进工作。
主持人:张县长,您谈了很多规划和措施,网友们更关心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能从县城竹园建设中实实在在得到哪些好处?
张 平: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特别是竹园及周边乡镇群众,是实施“双城一体”的战略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城竹园建设带来的实惠主要体现在:
一是就业机会显著增加。随着工业园区的壮大和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县城竹园片区的就业岗位将持续增加,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饭碗。目前已解决24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预计未来三年竹园将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这将极大方便群众就近就业创业,实现“家门口上班”,有效减少外出务工带来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提升家庭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商贸繁荣也将为本地居民带来更多经营和增收机会。
二是公共服务便捷完善。通过提升教育、医疗副中心功能,竹园及南部乡镇居民将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不再需要频繁往返乔庄县城。竹园办公区的设立,整合了县级部门审批服务资源,群众和企业办事将更加便捷高效,“跑手续来回奔波”的问题将有效缓解。
三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改善竹园场镇面貌,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美化亮化等工程,将使城镇更加整洁、有序、宜居,建成“宜居宜业”的新家园,竹园片区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将不断提升。
主持人:张县长,通过您系统详实的介绍,我们深刻感受到县城竹园建设已从蓝图走向施工图。展望未来,能否请您为我们描绘一下县城竹园全面建成时,将呈现怎样的崭新面貌?
张 平: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将竹园建设的更加富足、更加便捷、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一是县域经济强劲增长。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3”主导优势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成为引领青川工业崛起、带动全县经济腾飞的核心引擎。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作为青川的“南大门”,竹园将有效辐射带动建峰、七佛等南部乡镇一体化联动发展,促进人口和要素回流,显著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实现全域共同繁荣。
三是建成生态宜居新城。城市功能完备,基础设施先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生态环境优美,管理智慧高效,将竹园建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近悦远来的现代化小城市。
四是建成幸福生活家园。就业更加充分,收入稳步增长,就学就医便捷高效,人居环境舒适优美,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实施“双城一体”战略,建设竹园片区是青川发展大计更是青川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战略部署落地落实,奋力将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为加快建设现代化青川奠定坚实基础。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县长全面、详实、生动的介绍。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深刻感受到青川县推进“双城一体”建设中竹园片区建设战略决心和务实举措,这不仅是优化空间布局、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路径,更是惠及民生、促进均衡发展的有力实践。我们期待竹园城区建设的越来越美好,为青川乃至广元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各位网友,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