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0847003/2024-61271 |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 | 成文日期: 2024-02-07 | 
| 发布时间: 2024-02-07 | 发文字号: | |
| 公文种类: 其他 | 有 效 性 : 有效 |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县委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2+3+3”产业体系,实施“美丽青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强化乡村治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有机青川”建设,打造中国西部绿色农产品供给地,促进青川加快建设成为“生态康养旅游名县、生态经济先行县、生态文明示范县”。
二、制定依据
根据《青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广元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规定编制。
三、实现目标
到2025 年,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构建,“有机青川”建设纵深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农业强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入新阶段。
——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快速迈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生态农产品供给货足价稳,“七佛贡茶”“青川黑木耳”“白龙湖银鱼”“唐家河蜂蜜”等一批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持续做大做强,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产业链条更加完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确立,以名优茶叶、绿色山珍、道地药材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提振乡村经济,生态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烘干冷链物流体系进一步健全,乡村康养旅游和农村物流电商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农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有效提升,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增收空间有效拓宽,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农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 2.31左右,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更加深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打造全市城乡融合发展样板。
——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小微水体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建设中国最干净县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乡村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
四、“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 领域 | 类别 | 序号 | 指 标 | 2020年 基期值 | 2025年 目标值 | 增加值 | 指标 属性 | ||
| 农业高质高效 |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 1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 12.71 | 13 | 0.29 | 约束性 | ||
| 2 |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 44.46 | 45.5 | 1.04 | 约束性 | ||||
| 3 |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 20.18 | 23.72 | 3.54 | 约束性 | ||||
| 4 | 现代优势特色产业 | 名优茶叶 | 种植面积(万亩) | 26.33 | 30 | 3.67 | 预期性 | ||
| 5 | 产量(吨) | 8000 | 9000 | 1000 | 预期性 | ||||
| 6 | 产值(亿元) | 18 | 28 | 10 | 预期性 | ||||
| 7 | 绿色山珍 | 种植面积(万亩) | 2.5 | 5 | 2.5 | 预期性 | |||
| 8 | 产量(万吨) | 1.2 | 2 | 0.8 | 预期性 | ||||
| 9 | 产值(亿元) | 12 | 25 | 13 | 预期性 | ||||
| 10 | 道地药材 | 种植面积(万亩) | 2.95 | 3.5 | 0.55 | 预期性 | |||
| 11 | 产量(万吨) | 2.1 | 2.25 | 0.15 | 预期性 | ||||
| 12 | 产值(亿元) | 4.5 | 5 | 0.5 | 预期性 | ||||
| 13 | 生态养殖 | 生猪出栏(万头) | 16.2 | 23 | 6.8 | 预期性 | |||
| 14 | 肉牛出栏(万头) | 1.18 | 3 | 1.82 | 预期性 | ||||
| 15 | 肉羊出栏(万只) | 8 | 15 | 7 | 预期性 | ||||
| 16 | 家禽出栏(万只) | 324 | 480 | 156 | 预期性 | ||||
| 17 | 肉类总产量(吨) | 19064 | 19132 | 68 | 预期性 | ||||
| 18 | 水产品产量(吨) | 5485 | 4500 | -985 | 预期性 | ||||
| 19 | 总产值(亿元) | 14.95 | 20 | 5.05 | 预期性 | ||||
| 20 | 木本油料 | 种植面积(万亩) | 42 | 45 | 3 | 预期性 | |||
| 21 | 产量(万吨) | 4.3 | 5 | 0.7 | 预期性 | ||||
| 22 | 产值(亿元) | 8.3 | 11.5 | 3.2 | 预期性 | ||||
|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23 |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 | 1.54:1 | 2.5:1 | - | 预期性 | |||
| 24 |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 | - | 70 | - | 预期性 | ||||
| 25 | 农村电商销售率(%) | - | 10.2 | - | 预期性 | ||||
| 26 |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 9.6 | 10.1 | 0.5 | 预期性 | ||||
| 27 |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36.3 | >55 | - | 预期性 | ||||
| 28 | 农业信息化服务率(%) | - | 100 | - | 预期性 | ||||
| 29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59.5 | 65 | - | 预期性 | ||||
| 30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100 | >99 | - | 预期性 | ||||
| 乡村宜居宜业 | 基础设施 | 31 | 村内道路硬化占比(%) | 35 | 80 | 45 | 预期性 | ||
| 32 | 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直连畅通率(%) | - | 100 | - | 预期性 | ||||
| 33 | 公路(油路)通村率(%) | - | 100 | - | 预期性 | ||||
| 34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88 | 93 | 5 | 预期性 | ||||
| 35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76.8 | >85 | 8.2 | 预期性 | ||||
| 绿色发展 | 36 |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8 | 100 | 2 | 预期性 | |||
| 37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90.84 | >95 | 4.16 | 约束性 | ||||
| 38 | 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 | 58.7 | >75 | 16.3 | 预期性 | ||||
| 39 | 废旧农膜回收率(%) | 91.4 | >95 | 3.6 | 预期性 | ||||
| 40 |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 91.71 | >95 | 3.29 | 预期性 | ||||
| 41 | 全县森林覆盖率(%) | 74.01 | >74 | - | 约束性 | ||||
| 公共服务 | 42 | 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 | - | 100 | - | 预期性 | |||
| 43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 | 100 | - | 预期性 | ||||
| 44 |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元/人?月) | - | 200 | - | 预期性 | ||||
| 农民富裕富足 | 45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4134 | 20767 | 6633 | 预期性 | |||
| 46 | 城乡居民收入比 | 2.41 | 2.31 | -0.1 | 预期性 | ||||
| 47 | 集体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 | 22.7 | 60 | 37.3 | 预期性 | ||||
| 48 |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 | - | 8 | - | 预期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