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0847003/2024-62281 |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 | 成文日期: 2024-03-11 | 
| 发布时间: 2024-03-18 | 发文字号: | |
| 公文种类: 其他 | 有 效 性 : 有效 |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提高生态系统质量,维持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根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自然资发〔2020〕45号)文件要求,青川县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青川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然资源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持续用力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生态修复应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全面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以系统解决核心生态问题为导向,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面向生态、农业、城镇三个空间,合理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确定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合理设置目标任务,科学部署和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区域内生态廊道建设,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全面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服务青川县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科学部署;统筹协调,加强衔接。
(三)主要目标
筑牢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中的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屏障,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到2025年,绿色本底稳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有序推进,生态恶化得到有效遏制,解决一批重点区域的核心生态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提升,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建立,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到2030年,生态环境优越,生态系统状况良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新成效。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面启动,一批重点工程项目高质量完成,重要区域内生态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文旅农康产业融合发展,多种生态产品价值得到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高。
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完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坚实稳固,优良的生态格局全面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绿色制度创新成果显著,绿色富民、生态富民得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九章,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本底特征与问题分析,主要分析县域生态系统本底特征以及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
第二部分,目标和任务,确定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以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相关任务。
第三部分,修复格局与分区,明确修复总体格局与各分区修复主要措施。
第四部分,重点工程与项目安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
第五部分,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