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

热点查询: 财政预决算 政府工作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 投资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解读:《青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
索 引 号 : 00847003/2024-66891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24-12-02
发布时间: 2024-12-02 发文字号:

分享:

[ 字体: ]
公文种类: 其他 有 效 性 : 有效

文字解读:《青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依据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和《广元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紧扣青川县“四个一”“三个三”总体战略,特开展《青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二、编制过程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原则,成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省内知名规划设计院领衔的联合编制团队,编制过程经历了基础研究、方案编制、深化提升、三区三线、深化完善五个阶段。2023年1月完成了规划公示和部门意见征求,2023年3月完成了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预审会审查,2023年4—6月通过了县级专家咨询会审查、县规委会审查、县四大班子专题审议、县政府常务会审议、县委常委会、县人大常委会审议,2023年7月通过了市规委会审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在吸收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了《青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最终于2024年6月获省政府正式批复。

三、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包括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县域范围为青川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3214.45平方千米,中心城区包括乔庄片区、竹园片区城镇开发边界围合范围,总面积为1122.21公顷。其中,乔庄片区城镇开发边界为358.76公顷,竹园片区城镇开发边界为763.45公顷。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 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总体规划》是《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广元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的深化落实,是推进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青川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抓手,是全县开展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各类空间活动的总纲,是编制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其他涉及空间布局的各类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内容共二十七章,包括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明确战略与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县耕地安全与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更加完善,产业生态和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自然人文魅力充分彰显,国土开发保护格局得到全面优化。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落实上级下达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控要求,划定耕地保护目标196.40平方千米(29.46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0.40平方千米(13.56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035.62平方千米。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6.60平方千米,占县域总面积0.52%。强化其他控制线保护。以底线管控重新构建“一园五区两片,两心两带多点”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核心,以四川青川地震遗迹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形成由2个中心城市,1个县域副中心,2个中心镇和15个一般镇组成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三是强化安全韧性。县域高质量发展,城镇建设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要求守住安全底线。明确水资源利用上限,优化水资源配置方案。严格执行矿产规划分区,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控制能源消耗总量,落实碳排放任务;强化抗震减灾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四是完善支撑体系。保障区域和城乡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构建“3铁、2轨、4高、8干、4快”的道路交通体系,强化与区域的交通衔接。推进低碳高效的县域电力工程,促进清洁循环的县域环卫工程,完善智能的县域通信工程,构建城乡一体的县域给水工程、建设高效灵活的县域排水工程。

五是营造魅力空间。积极融入川西大九寨旅游环线、广元大蜀道文化旅游走廊,以一衣带水、山水相依的东部大熊猫国家公园、西部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为核心自然资源;以古道连南北、文化贯古今的阴平古道、战国木牍文化等核心历史文化资源为本底;以多点开花、全域绽放的乡村旅游为基础,优化配置旅游配套设施,更高质量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体系,促进全域文旅融合,形成魅力展示空间。

六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抓大保护,锚固四川盆地与西部山区的生态空间体系。合作共赢,共创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地。积极对接区域旅游通道建设,同步加快自身旅游资源培育。协同共发展,形成轴带上的生态引领性城镇节点。

七是构建主副一体的中心城市。以乔庄片区为核心的中心城市联动以竹园片区为核心的副中心城市,形成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统筹安排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殡葬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安排居住用地,推进社区生活圈建设。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管控,系统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

八是实施保障。完善规划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强化规划评估和维护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实施监督体系,建立规划实施管控机制,建立规划成果信息平台,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综合应用系统和专项服务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