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以“五总”工作思路为统揽,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比发展、惠民生,为青川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提供了大力支持。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3年,全县范围内征收的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到81178万元,同口径增长13.7%,其中中央级收入16371万元,同口径下降6.2%;省级收入7700万元,同口径增长16.8%;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07万元,为年初预算52311万元的109.2%,为调整预算54399万元的105%,增长20.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979万元,占45.5%,增长9.6%;非税收入完成31128万元,占54.5%,增长30.5%。加上级补助收入228006万元、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514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4973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72万元、调入资金228万元、上年结转33018万元后,全县可供安排收入总量为377401万元,为调整预算351622万元的107.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28256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97183万元的143.3%,为调整预算293793万元的96.2%,增长21.1%。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282568万元、上解支出10680万元、偿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44813万元后,结存资金39340万元。结存资金按规定清理后,根据《预算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796万元、项目跨年实施结转下年继续使用34544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1624万元,为年初预算60200万元的35.9%,为调整预算21550万元的100.3%。加上级补助收入630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60000万元、上年结转2845万元后,可供安排收入总量为90774万元,为年初预算60200万元的150.8%,为调整预算88872万元的102.1%。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8253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60200万元的137.1%,为调整预算88472万元的93.3%,增长0.1%。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82531万元、上解支出2640万元、偿还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100万元后,结转下年2503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28万元,为年初预算407万元的105.2%,为调整预算428万元的100%。加上级补助收入5万元后,可供安排收入总量为433万元,为年初预算407万元的106.4%,为调整预算428万元的101.2%。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20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00万元的102.5%,为调整预算200万元的102.5%,增长83%。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205万元、调出资金228万元后,收支平衡。
(四)地方政府债务
县人大常委会批准2022年全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1984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82726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37118万元。2023年,上级下达我县新增债务限额647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1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9600万元。因财政部收回我省限额425亿元,财政厅在全省范围内按比例扣收,共收回我县债务限额532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315万元。综上,2023年全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预计为37922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87818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91403万元。
2022年末,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13604万元,其中:
一般债务182694万元(含外债3271万元)、专项债务130910万元。2023年,新增债务转贷10973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49730万元(含外债117万元)、专项债务60000万元;偿还到期债务本金4791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还本44813万元、专项债务还本3100万元。2023年末,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7542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87611万元(含外债3388万元)、专项债务187810万元。余额控制在债务限额内。
上述全县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在省财政厅完成结算审查和批复后可能还将有一些变动,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落实县人大决议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23年,按照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认真贯彻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
(一)全力以赴拼经济比发展
一是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年初结合全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全年收入计划,将收入组织细化到具体项目、落实到具体部门,建立“周沟通、月汇报、季研究”的调度机制,根据完成情况适时调整征管措施。2023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107万元,增长20.1%,增幅排名全市第一。二是扎实推进项目投资。成立19个重点产业专班和5个重点项目专班,安排专班工作经费240万元,加强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专班调度,组织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3批次,新开工年产50万吨绿色循环再生铝资源利用等重点项目100个;开展竹园县域副中心建设开发、县城公园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拉练评比、动态调度”,庄子工业园二期、国储林等30个省市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投资38.64亿元;S208线广平高速青川互通、S209线东河口至石坝公路改建项目加快建设。三是全力开展招商争资。全县安排招商引资工作经费529万元,安排成都、重庆、广东、西安、宁波等5个驻外商会工作经费25万元,举办浙江·青川“同筑山海情,奋进新征程”投资推介会等系列活动,积极参加2023年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2023中国(广元)物流产业发展大会等省市平台招商活动,成功招引广西华纳年产30万吨纳米碳酸钙、港投集团青川县乡村振兴综合产业建设等项目85个,总投资158.68亿元;全县安排争取资金工作经费281万元,抢抓万亿国债、“四类地区”振兴发展和欠发达地区托底帮扶等特殊政策机遇,全力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全县争取资金共到位359906万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9600万元;绵阳市先发带后发市县“1+1”结对帮扶资金争取到位1240万元;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省级财力补助资金2202万元;增发国债4600万元。四是聚力提升农业质效。2023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567.11万元,安排项目48个,主要用于产业发展以及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其中:产业发展项目26个,财政投入6105.45万元;乡村建设行动项目20个,财政投入2155.26万元;巩固三保障成果项目1个,财政投入220万元;就业项目1个,财政投入86.4万元;全力抓好粮油生猪生产保供,超额完成粮油播栽任务,出栏生猪10.8万头;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推动“2+3”农业特色产业集中集聚、提质增效;中国七佛贡茶茶博园建成迎客、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入选省级培育园区,青川茶叶产品斩获天府名茶评选大赛5项金奖,七佛贡茶品牌价值达17亿元,居全省第6位;成功举办白茶采摘节、七佛贡茶品鉴推介会,青溪镇阴平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蒿溪回族乡上榜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五是加快推进工业提质。持续抓好“满园”“拓园”两大工程,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协议投资38.2亿元,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7户,完成园区拓展730余亩;全年共安排进规升规奖补、“两上企业”培育、工业园区配套酒店奖补、“一企一策”奖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扶持、出口奖励、工业企业贷款贴息等3507万元。六是加速文旅资源转化。持续提升大唐家河景区文旅项目建设和运营水平,78个项目建成投用,核心景区的整体风貌、接待能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青溪镇入选省级百强中心镇;筹办元宵节、端午节等系列文旅主题活动,“熊猫家园·青秀之川”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上榜“2023 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唐家河荣获2023四川“十大避暑胜地”称号,青溪镇东方社区入选第四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县年度提升考评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加快服务业恢复发展,探索“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模式,着力发展赛事经济,策划举办川陕甘结合部区域篮球联赛等文体活动80余场次,青川三人制“坝坝球”正在蓬勃发展;举办“2023云上青川山珍年货节”“世界蜜蜂日”等活动,发放政府消费券2期;组织30余家企业参加第十九届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广元)女儿节等大型展会;举办广元直播电商节暨西湖·青川电商直播系列活动,获广元首届川陕甘直播电商节带货比赛一等奖。2023年前三季度,共获得广元市“拼经济、比发展”财政激励资金1800万元;9月,被省政府通报表扬为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获省政府免督查激励和2024年国务院免督查优先推荐。
(二)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全力抓好稳岗就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支矛盾,认真办好48件民生实事,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7%;建立健全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青e就业”数字化平台作用,转移输出劳动力7.51万余人,派工1.8万次、上工30.2万人次,承办全省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发放就业补助资金1451万元,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深入推进教育提质。2023年教育投入40740万元,增长5.4%;启动实施幼儿园、中小学改扩建项目5个,新增学位270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高考一本上线42人,本科上线260人,特优生(600分以上)4人,均创10年来新高。三是加快建设健康青川。2023年卫生健康投入17812万元,增长10%;县域医共体、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等有序推进,实施县中医医院医疗诊治能力提升等项目,新建成市级重点专科4个。四是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按时足额兑现各类抚恤金1677万元,及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862万元;投入1353万元用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投入1192万元用于残疾人康复、就业和生活护理等事业发展,投入1432万元用于儿童福利、老年福利及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木鱼、关庄、乐安敬老院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有序开展,全省社区治理试点扎实推进,获得省级验收“优秀”等次。五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一拆一建五改两硬化”为重点,改造“第五立面”8.1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宜居农房2000余户;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294户;新开工“四好农村路”示范路项目5个共46.4公里,14个幸福美丽乡村路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加快推进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打造了乔庄、沙州、关庄3个垃圾分类示范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全县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达67.4%;20个乡镇场镇实现天然气、5G网络全覆盖。
(三)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聚焦中央、省、市改革部署和全县发展战略,狠抓营商环境、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安排部署改革任务110项。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6次,挂牌成立县优化营商环境举报中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联审中心实质化运行,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数同比下降50%以上。大力提升融媒体中心运行质效,新组建青川木牍新传媒文化公司,圆满完成全国女子篮球锦标赛转播和县内三人制“坝坝球”直播宣传。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新组建裕隆企业管理、交通建设发展等国有子公司7家,国有企业重大项目直接融资授信达27.5亿元。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新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推广和应用科研创新技术成果30项,实现成果转化产值17.2亿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成立县知识产权中心,“七佛贡茶”入选川渝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发起成立川陕甘三省六县区域发展联盟,在商贸流通、旅游发展、劳务协作等15个领域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在杭州成立青川县总商会长三角分会,深度对接长三角地区先进生产力。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实施协作项目11个,共建产业园3个,新(续)建帮扶车间10个,招引入驻企业4家。
(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抓好地方政府债务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千方百计偿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本息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积极筹措偿还年度到期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59460万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1234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11989万元的102.9%,截止2023年末,已累计化解隐性债务140950万元,占2018年省财政厅锁定我县隐性债务余额234255万元的60.2%。全县未发生政府债务违约事件,政府信誉良好。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全县未违规举债和新增隐性债务,政府债务规模合理、风险可控。集中财力保“三保”,在预算编制中坚持将“三保”需求全额纳入、不留缺口,在预算执行时坚持“三保”支出优先拨付、不拖不欠,确保“三保”风险事件零发生。健全完善库款预警与应急机制,强化库款动态监测分析,统筹调度各专户资金,大力清理存量资金,消化财政暂付款9685万元,及时有力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和防控,“一企一策”支持高风险县属国有企业加快隐性债务化解;全面梳理排查地方金融风险,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向财政领域传导、向政府风险转移,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重大建设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依法依规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积极做好应对更加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以及重大风险发生时的资金筹措工作。
(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一是根据广元市财政局印发的《县(区)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广财预〔2023〕32号),积极开展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从“收入能力”“支出保障”“管理水平”三方面开展了自评,2023年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二是加强预算编制阶段绩效目标管理,将项目支出、政策性支出及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纳入2023年部门预算编制,绩效目标与预算资金实现“编审同步、上会同步、批复同步、公开同步”。我县绩效目标管理覆盖率达100%;组织开展新增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选取了10个项目(政策)开展事前绩效重点评估,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积极开展绩效目标监控。印发了《青川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23年绩效监控工作的通知》,选取了15个项目(政策)支出和5个整体支出开展重点绩效监控,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印发了《青川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23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对2022年度的整体支出、项目支出、政策支出开展自评。同时严格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要求,选取了覆盖三本预算,“代表性较强、社会关注度较高、资金分配覆盖面广、资金量大的”38个项目(政策)支出开展绩效重点评价,选取20个预算单位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四是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所有预算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县委、县政府年终绩效目标考核范围,实行扣分制。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分配挂钩,逐步采用绩效分配办法,对资金使用效果好、项目管理规范的,在预算安排时给予一定倾斜;对使用低效或无效资金进行削减或取消。五是开展2022年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印发了《青川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22年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全覆盖开展自评工作并同步公开。
2023年,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成之惟艰,离不开县委举旗定向、统揽全局,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关心支持,也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鼎力相助。当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经济运行仍存在较大困难和不足: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基础仍不牢固,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紧平衡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土地出让收入不及预期,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大增,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财政库款长期低位运行,“三保”压力较大,支持保障经济发展力不从心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更加坚定“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的初心、信心、决心,突出问题导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24年预算草案
(一)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财政收入方面: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仍不牢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税收收入回升势头缓慢,非税收入后期增长潜力和空间逐步减小,房地产企稳复苏进程偏慢,土地市场整体处于疲软态势,财政收入稳步较快增长面临诸多挑战。但另一方面,我县正面临“四类地区”振兴发展、欠发达地区托底性帮扶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都将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财政支出方面:各级财政必保支出较多,“三保”、偿还债务、基本民生提标、乡村振兴、教育卫生等领域财政支出需求较大、刚性较强,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各领域新增保障需求规模空前,财政资金保重点、保急需任务艰巨。财政支出压力有增无减,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综合研判,2024 年财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
条件和不利因素交织,2024 年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
致,受土地出让收入持续萎缩、支出需求不断增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二)2024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024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全力以赴拼经济比发展,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兼顾当前与长远、平衡存量与增量,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坚持深化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集中财力保“三保”、惠民生、促发展,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青川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2024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遵循的原则是:
——收入安排科学合理、稳妥持续。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预测,据实编制收入预算,财政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支出安排有保有压、统筹平衡。严格支出保障序列,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只减不增。聚焦核心任务,深挖资金统筹潜力保障重点支出。
——深度融入绩效理念、提升效益。突出绩效导向,严格事前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绩效结果运用,预算安排与绩效挂钩,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严守规矩不越红线、确保安全。严守预算管理制度红线和财经纪律高压线,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抓好预算源头管控。
(三)2024年全县收支预算草案
根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及县委确定的202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科学合理编制2024年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61390万元,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加上级补助101248万元,上年结转34544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796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300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49万元后,收入总量232127万元。
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全县支出预算拟安排232127万元。在此基础上,扣除上解支出10068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2059万元。基本支出105267万元、增长6.4%,其中:人员经费96527万元、同比增长6.8%;公用经费(含公务交通补贴)8740万元、同比增长1.9%。项目支出116792万元、同比增长16.9%,其中:一般债务付息及兑付服务费680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还本付息592万元、马东公路建设贷款还本付息2200万元、世界银行贷款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项目利息和承诺费130万元、西成客专PPP项目运营补贴1516万元、预备费6200万元、其他部门项目支出99354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50135万元,加上年结转2503万元,收入总量52638万元。按照以收定支和收支平衡原则,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52638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30000万元后,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22638万元,其中: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900万元、专项债务付息及兑付服务费支出7800万元、庄子棚户区改造项目还本付息44万元、糖果厂区块棚户区改造项目还本付息450万元、曲河水库贷款本金和利息支出1597.31万元、大唐河旅游度假区及竹园庄子产业园二期项目失地农民保险预存款支出1625.92万元、国有土地收储支出1582.77万元、环卫工资及保险135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支出1884万元、凉水及三锅镇等6个土地增减挂钩项目433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186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349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量349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0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49万元。
4.新增地方政府债券
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目前暂未下达,待省下达后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调整方案,并在债券项目安排方案确定后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2024年,因地方政府债务到期,将通过再融资偿还到期一般债券本金5800万元,拟通过政府性基金收入偿还到期专项债券本金690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再融资;根据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及本年度新增债券预计发行情况,一般债务付息及兑付服务费预计为6800万元,专项债务付息及兑付服务费预计为7800万元。
三、关于2024年财政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决策部署,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推进青川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人大工作要求和预算安排,坚持因势而谋、顺势而动、主动作为,大力实施“四个一、三个三”振兴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坚定2024年财政工作目标不动摇。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把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工作要求贯彻到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推进全县财政系统和财政领域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持续巩固作风纪律整顿成果。
(二)努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积极做大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努力完成 2024 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提升可用财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加快转型调整,有序推动土地出让,促进土地出让收入稳中有增,加快土地增减挂钩合格指标交易,积极催收交易欠款。强化国有资产资源统筹经营,管好优质资产、盘活闲置资产,提升资产资源利用率和收益率。抢抓万亿国债、“四类地区”振兴发展和欠发达地区托底性帮扶政策机遇,积极向上对接沟通汇报,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资金支持青川发展。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预算追加调剂,集中腾挪更多财力确保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科学统筹“三本预算”、激活“沉睡”资金,推动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始终将“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研究建立范围清晰、标准明确、动态调整的“三保”清单制度,筑牢兜实“三保”底线。扛牢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健全化债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三)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工业体系。利用好“工业广元”赋予青川在“一带”“两翼”中重要地位,将“工业强县”放在总体思路第一位,把“工业提质”作为“三大重点任务”之首,立足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深入研究产业图谱和未来发展方向,扎实做好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加快推动打造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1个超200亿元,硅基新材料超100亿元、锰系新材料超50亿元主导产业集群,机械制(铸)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3个超10亿元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绿色铝都重要承载地、全国性硅基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基地、全国性锰系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转化应用基地,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培育支柱性税源企业,推动工业扛大旗、挑大梁,进一步夯实青川实体经济根基。
(四)持续增进基本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坚持“两个只增不减”原则,持续加大生均教育投入,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义务教育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及时兑现就业创业奖补资金。支持构建完善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着力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管好用好中省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发挥惠企利民政策作用。
(五)着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管理促提升,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县域财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相匹配。加快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健全预算支出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促进支出标准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预算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强化绩效约束,将绩效结果作为预算安排、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健全完善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运行机制,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加快推动BIM技术在财政评审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评审效能。
附件1:有关名词及术语解释
附件2: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附表)
附件1:有关名词及术语解释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反映政府间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革命老区及民族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结算补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重点生态功能区、固定数额补助和各类财政共同事权等转移支付收入等。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反映政府间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
等方面。
非税收入:指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征收、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以外的财政收入。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单设科目,安排或补充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政府性债务:政府性债务包含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确定由财政资金偿还、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的债务。分为一般债务、专项债务两类。一般债务通过发行一般债券融资,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因地方政府(包括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政府负有连带偿还责任的债务。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是指债务人为公益性项目举借,由非财政资金偿还,政府不负有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
再融资债券:是指发行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的债券。
三保一优一防: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优化支出结构,防范财政风险。
部门预算:公共财政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指各部门根据其履行职能部门的需要,按照内容全面、完整,项目确定、明细,定额科学、公平,程序规范、透明的原则要求,统一编制反映本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综合预算。
国库集中收付:一般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由财政部门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收缴、支付和管理。
主办单位:青川县德赢VWIN办公室 管理:青川县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联系方式:0839-7222094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220018
备案号:蜀ICP备05031225号-1
川公网备案号:51082202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