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政协青川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委员提案
第8号
主办单位:青川县农业农村局
会办单位:
你们好!你们在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发展青川中药材种植的建议》(第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地发展情况。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2万亩,已建成集中连片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6800亩,主导品种为天麻、乌头、钩藤、芍药、黄连、茯苓等,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乔庄、乐安、房石、凉水、青溪、姚渡等乡镇。全县建成天麻良种繁育基地2个(乔庄镇、乐安镇)和林麝养殖场3个。2022年中药材产量预计达2.39万吨,产值突破5.455亿元。
(二)产地加工情况。我县现有3个中药材加工企业,其中,川珍实业有限公司每年生产天麻块茎、天麻切片等初加工产品10吨左右,智高农业有限公司生产杜仲深加工产品25吨左右,青川县青野葛业有限公司生产葛根茶、葛根等产品等1吨左右。
(三)品牌培育情况。目前,我县已有“青川天麻”、乌头等川产道地药材品牌,其药用成分含量高,品质优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名气,产品畅销全国。“青川天麻”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形状呈长椭圆形、略扁、呈褐色,肉头较厚,肉质白色,外表皮褶皱明显,天麻素含量远高于0.25%(参考2020版中国药典),在国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我县乌头为江油附子最优、最大的传统种源地。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生产潜力有待于发挥。大多数药材仍以散户种植为主,随意性较大、规范化程度不高,所产药材品质和产量波动较大。品种资源潜力、种植技术潜力等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二)道地优良品种短缺。适宜推广的产量高、药性强、稳定性好的品种不多。尚处于“企业自繁自用、农户自产自销及乱引种苗”的状况。
(三)缺乏强劲企业。目前我县只有三家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尚无大型药材加工企业,药材加工环节处于空白状态,超过90%的中药材以原材料形式出售,少部分药材加工也仅仅处于晾晒、分级整理等初级阶段,深加工能力偏弱,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加销”一体化尚未形成。
(四)新型职业药农稀缺。中药材种植技术主要依赖大田作物的种植经验,由于种植模式传统粗放、缺乏专业的职业药农,针对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低残留农药筛选等问题,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
三、发展举措与建议
(一)抓基地建设。一是建设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发展一批以天麻、乌头为主导品种,钩藤、前胡、茯苓、黄连等为优势特色品种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按种植主导品种与优势品种进行奖补。二是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构建“科研院所+企业+基地”的建设机制,发挥科研机构在中药材新品种引进、筛选、选育、种植技术标准制定、资源收集保护、野生抚育等原始创新优势,发挥企业在技术推广、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天麻、乌头、前胡等良种繁育基地。三是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中药材产业标准体系及技术规程,逐步提高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等销售使用。四是支持建立中药产地加工及储藏仓库。结合我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在中药材重点收购区域和中药材集中种植区,建立中药材烘干房,确保鲜货药材及时干燥;建设标准化的储藏仓库,严格控制仓库的温度与湿度,防止药材储藏过程中发霉、腐烂、泛油、生虫等现象。
(二)抓主体培育。一是壮大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重点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产业链延伸、品牌创建等环节给予支持。每年评选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扶贫增收成效突出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重点对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优先安排下年有关财政资金项目。二是鼓励组建联合社,抱团发展形成合力。重点在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加工储运、品牌创建等环节给予支持。引导家庭农场与企业、专合社等构建“农工商联合体”,构建稳定利益联接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创建市级以上现代药材园区1-2个。鼓励推动省内、市内医院与我县种植企业签订2-3个“定制药园”。
(三)抓深化改革。一是创新多样化生产组织模式。探索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积极带动药农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二是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化研究土地/集体资产折资入股分红、托管保底、合资兜底、双联订单、土地租金收入、劳务收入等多元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种植中药材积极性。三是合理引导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适度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稳步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四)抓业态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药食同源,全面推进特色康养旅游业发展。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道地药材产区统筹谋划,开发推广一批以特色中药材基地为主的旅游路线,加快培育一批以中医药养生为特色的养生基地、养生山庄、养生文化体验馆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引导企业开发药膳、药浴、美容保健、疾病预防等健康养生项目,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五)抓品牌创建。一是立足优势中药材资源,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和区域特色品牌,集中资金资源重点培育天麻、乌头、钩藤等省级以上区域品牌。二是大力推广GAP种植、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生产、GSP(药品经营质量规范)营销、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等标准化理念,加强中药材产地及产品监管,建立药材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三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组织展览、展销及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六)抓生态发展。一是大力推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推广“粮药菜”“仿生态栽培”等种植模式,提高中药材综合种植效益,鼓励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中药材生态基地,支持和推广森林康养、林下种植(养殖)等多层次立体复合生态模式。二是强化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加快我县道地和特色优势药材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建设濒危稀缺川产道地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家种(养)培育基地和中药材资源库。建立青川天麻、乌头等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区。
(七)抓科技支撑。一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大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充实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好在试验、示范、展示、培训、信息发布、技物结合服务、咨询指导等方面“最后一公里”作用。二是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加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集中力量在良种培育、规范化生产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生产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步伐。对接林业、农业部门,成立中药材技术指导小组1个,重点推广我县中药材品种3-4个。加强新型职业药农培训工作,引导种植户提高种植科技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以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
感谢您对青川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青川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胡青青,19150960766)
备注:“A类”所提问题已经解决;“B类”所提问题列入计划,拟解决或采纳;“C类”所提问题留作参考。
主办单位:青川县德赢VWIN办公室 管理:青川县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联系方式:0839-7222094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220018
备案号:蜀ICP备05031225号-1
川公网备案号:51082202000102